新闻动态

后疫情时代,文学阅读为社会定心

——第三期“名家直播课”回应社会关切 广受网友点赞
来源:中国作家网作者:马媛慧时间:2020-07-13

活动现场(从左至右依次为张滢莹、殷健灵、谢倩霓)

7月10日19:30,由中华文学基金会、平安公益基金会主办,中国作家网承办的“爱不孤读——青少年文学素养提升计划”第三期名家直播课“以阅读为渡舟,还原家庭教育的‘育’功能”在中国作家网、网易直播、中国平安官方抖音号同步上线。

今年以来,受新冠病毒肺炎疫情影响,学校大面积停课,部分地区至今无法返校,这一现实令家庭、学校乃至社会都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暴露出很多有待探讨和解决的问题。从疫情胶着时期到后疫情时代,青少年心理疏导、家庭关系、教育方法、学习方法、普遍性焦虑等均成为家庭和社会关注的焦点。为此,本期名家直播课特邀请儿童文学作家殷健灵、谢倩霓与《文学报》记者张滢莹做客直播间,围绕“疫情期间家庭面临的焦虑和教育的难度”“从教到育,被置于聚光灯下的文学阅读”“从非常态向常态的过渡”等几个方面,深入探讨文学阅读及青少年心理健康等话题。

从“教”到“育”:阅读为社会定心

疫情的暴发和疫情防控的常态化影响着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对家庭关系也是极大考验。殷健灵认为,成年人由于经济压力和家庭关系的变化而感到焦虑,孩子则不得不面对学习和玩耍方式的改变。家长和孩子一起退回到一个相对狭小的空间,心理和行为上都会互相投射、影响,这在某种程度上加重了焦虑情绪。谢倩霓表示,孩子成长所在的校园环境和家庭环境之间有规律的置换保证了有序和健康的学习等日常活动,疫情之下,以往有序环境的中断势必影响孩子的心理,其后果就是迷失了属于自己的坐标。什么是属于孩子自己的坐标?谢倩霓进而解释,在原先的集体生活中,孩子总可以在与他人的关系中找到自己的位置,一个坐标和另一个坐标之间互为参照,听课、完成家庭作业等日常行为都能得到衡量,这对孩子心理而言是一种稳固的建设,就像直播过程中网友留言说的,是“家庭化和社会化的两化融合”。疫情来袭,突然之间外在参照不见了,孩子不得不面对一个只有自己的环境。这种情况下,他需要进行自主调整,自我定位,这对孩子来说无疑是相当高的要求。一旦孩子没能及时作出调整,随之而来的烦恼可能波及父母乃至整个家庭。在疫情期长时间的居家相处中,不少父母注意到平时见不到的孩子的状态,亲子间由此产生很多矛盾,殷健灵认为,目前家长普遍陷入一种认识误区,认为教育只是学校的事,而事实上,“教育的核心责任应该由家庭来承担。”对此谢倩霓非常赞同,她从“教育”的词义来分析,“教”重传授、重共性,强调教育者;而“育”重培养、重个性,强调因材施教,循循善诱。从“教”到“育”,疫情迫使人们更直接地面对“教育”一词的更多内涵,而这恰恰体现了现代教育观正在发生的转变。

殷健灵和谢倩霓不约而同地注意到,近年来国家正在积极地实施教育改革、推动教育进步。比如上海市教委在疫情期间下发的有关文件中,就把阅读放在了首要位置,鼓励家长和孩子一同阅读。直播互动中有网友非常精妙地总结到:“智者微调,引领文化教育风尚,践行新时代。”在这个特殊时期,阅读发挥着它独特的功用,增进亲子间的了解,稳固家庭关系,就像一味良药,一定程度上起到“为社会定心”的作用。

陪伴共读:比书单更有温度

在直播过程中,网友们纷纷要求两位老师开书单,迫不及待地要根据书单为孩子制定阅读计划。出乎意料的是,两位老师都不主张急于为孩子开书单的做法。两位认为,阅读不应简单地受到所谓门槛和范围的限制,世界上的好书数不胜数,不同孩子的性格、兴趣、认知水平也存在差异,因此不能用一个单一的标准来衡量。殷健灵回忆起父辈和自己幼时的阅读情况,并不存在一个特定的目标,在她看来,适应孩子的阅读难度在起步时可以稍微浅一些,接着应该“跳一跳”,试着突破一下,即使暂时读不懂也无妨,随着生活经验和社会体验的增加,阅读难度自然会由浅入深,阅读的理解力也会逐渐获得提升。殷健灵建议,“阅读因人而异,针对不同孩子的兴趣爱好引导读书,这样才能事半功倍”。

另一个不赞同开书单的更深层原因是,不希望家长因为一味追求形式而忽略亲子共同阅读的重要意义。仅仅是完成任务式实施购书计划、“一买了之”的办法不可取。殷健灵对新西兰一家书店的宣传标语印象深刻,说“世界上最好的软件就是你的膝盖”,亲子阅读应该贯穿于孩子成长的各个时期,不仅可以促进父母和孩子之间的感情,更重要的,亲子共读能够提升双方的认识能力和思考水平,共同进步。网友对此颇有感触,留言到,“家长也要伴随孩子成长!有好多时候,孩子们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家长都解释不清楚,只有通过再次学习才能尽可能跟孩子们的学习方法同频,从而拉近亲子间的距离,减少误解和尴尬。”在家庭和教育中,父母绝不应一成不变,只有与孩子共同成长,父母的榜样力量才不至于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消失。任何电子产品都取代不了父母对孩子的陪伴,也无法培养孩子成长所需要的专注品质,而亲子共同阅读却是一种温暖的陪伴和切实的培养。

教育不是单行道,交流空间不上锁

直播过程中,很多网友直呼孩子正值青春期太叛逆了怎么办!谢倩霓分享了她的家庭教育秘诀,家长可以找一个固定的日常时间,用一种让孩子感到放松的方式与之交流,比如亲子间朋友式的聊天和谈心。家长在交流过程中关注孩子的情绪、烦恼等,再适当加以引导,既帮助解决了孩子的问题,又促进了亲子感情。殷健灵从儿童文学作家的角度给网友支招,建议家长通过阅读儿童文学、家庭教育、心理学等书籍来重新认识孩子,真正站到孩子的立场上感受他们的所思所想,“像一名儿童文学作家一样,真正回到儿童时代,走进他们的心灵,感受他们的生活,理解他们的情感。”父母要重新认识孩子,孩子也应该尝试理解父母。谢倩霓认为,现在的孩子综合素质高,完全有能力去主动和父母沟通。受到启发的网友风趣留言,“可以进行角色互换,让孩子当一天家长,家长当一天孩子,互相体验一下!”这虽然有玩笑的成分,但未尝不是一种有益的方式,教育从来不应该是单行道,需要双方共同努力推进。

孩子的成长有师长的指引,家长的成长又有哪些需要警惕的误区呢?谢倩霓谈到自己与女儿相处的一段小插曲记忆犹新——当孩子希望有自己的一些空间而对家长有所保留,父母可能因此而感到权威受到挑战,内心疑惑、伤心、愤怒、悲哀五味杂陈。有过此类体验的谢倩霓认为,这就是最大的误区。“我们不能有自己的秘密吗?”当她被孩子反问时,才真正感到警惕进而获得“成长”。谢倩霓提醒家长,一定要时刻警惕家庭教育中的误区并适时地反思自身,才能让亲子的交流空间“不上锁”。殷健灵不止一次地强调,家长的爱不应该是占有的爱,孩子不是家长的附属品,而是独立的个体,作为家长,应该尽可能在平等的基础上给予孩子适度的自由和空间,学会尊重和理解。“把握好‘度’很重要,要参与但不窥探,要信任也要有成年人的判断和引导”,对此谢倩霓补充。

从疫情变成生活不得不面对的一部分,到现在进入后疫情时代,我们可能需要重新定义“幸福”。“幸福不是为了赚更多的钱,不是一定要到国外去旅游,也不是那种灯红酒绿的生活,我们可以利用这样的机会来回归更朴素的生活方式,花更多时间和家人相处,吃自己做的饭,跟孩子更多交流,去关注他们的内心。”这是殷健灵对“幸福”的定义。“幸福是陪伴着你爱的人和爱你的人一起做喜欢的事,安静地生活,度过人生每段愉快的时光!”这是网友对“幸福”的定义。重新理解“幸福”,或许能帮助我们更从容地应对疫情带来的焦虑情绪,而在这个过程中,家庭教育和阅读的结合与探索无疑是重要而有益的。(马媛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