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习近平总书记“精准扶贫”重要理念的提出,神州大地脱贫攻坚的各个战场上激荡起共奔小康的磅礴力量。为响应中央扶贫攻坚号召,积极开展“精准扶贫”工作,中国作家协会和平安集团联合开展精准扶贫公益项目,期待以文学形式为打赢脱贫攻坚战作出更大贡献。今年3月,中华文学基金会与深圳市平安公益基金会“‘村暖花开’作家助力精准扶贫公益项目”签约仪式在京举行,标志着双方的合作全面展开。
4月16日至17日,“村暖花开”作家扶贫采访团前往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雷山县、台江县的部分贫困地区,围绕精准扶贫、脱贫攻坚进行专题采访创作。中国作协创联部主任彭学明、河北省作协主席关仁山、甘肃省作协主席马步升、宁夏作协副主席张学东、百花文艺出版社副总编辑汪惠仁、河南省作协副主席南飞雁等参加采访。此次活动也是中国作协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主题采访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雷山县座谈会现场
用心用情书写贵州精准扶贫的生动故事
雷山县位于贵州省黔东南州西南部,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2014年至2018年,全县出列贫困村72个,脱贫11280户46048人,贫困发生率从28.2%下降到1.9%。2015年脱贫攻坚成效考评位列全省第一,2017年考评位列全州第一,脱贫攻坚取得了阶段性成效。4月16日,采访团刚一抵达雷山,便前往县脱贫攻坚指挥部参观。墙上的脱贫攻坚“减贫摘帽”作战图、“拿出绣花功夫,做好精准脱贫”标语等让大家颇为感慨。作家们与当地有关领导、基层作家和致富带头人等座谈交流,认真听取了雷山县扶贫攻坚情况介绍。作家们表示,一定会用真情书写雷山脱贫攻坚,把雷山的脱贫攻坚故事传播得更远。西江镇脚尧村是当地的小康示范村,“穷则思变、敢于梦想、因地制宜、敢闯敢试、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坚忍不拔、敢于胜利”的新时代脚尧精神鼓舞着一代代脚尧人为美好生活不懈努力。采访团在这里详细参观,与村负责人和当地脱贫攻坚的先进人物代表亲切交流,并到茶园亲身体验了采茶技艺。西江千户苗寨是贵州省主要旅游景区之一,被列入全国“景区带村”旅游扶贫示范项目,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乡村旅游+”产业扶贫模式。采访团在这里参观了西江苗族博物馆等地,采访了以旅游带动致富的先进人物代表,感受到浓郁的苗家风情,对西江苗寨在发展的同时保持苗族文化本真赞不绝口。
有着农村生活经验的张学东感慨道:“去脚尧村的路上,车开到半山时停了下来,听到脚尧村在脱贫攻坚中如何一步一步把推土机抬上山、抬进村的故事,确实挺震撼的。即便是在平原上,做这样一件事都觉得很沉重,何况这么大的一座大山。脚尧村民用肩膀用绳索把推土机抬到远在半山的村子,这种建设精神确实了不起,它不仅是贵州人的精神,也是中华民族的一种精神的象征。”张学东认为,中华民族五千年生生不息,这个过程中一定有这样撼天动地的精神力量,让民族前行。在贵州让人能够看到脚尧精神,这是中国精神的一个注脚,让人感到非常深刻——“中国之所以会强大,正是有着这种艰苦奋斗的精神力量,支撑着中华民族继续前行。”
作家们在雷山县西江镇脚尧村采访
作家们在脚尧村茶园体验采茶技艺
台江县位于黔东南州中部,其中苗族占总人口的98%,被誉为“天下苗族第一县”。4月17日,采访团来到台江县排羊乡九摆村采访。全村辖3个自然寨,共398户1488人,其中贫困户142户566人。近年来,该村充分利用苗族文化资源和区位优势,大力发展农村旅游业;借助于良好的自然资源优势和气候环境,大力发展茶产业和稻鱼产业,有效促进了群众脱贫致富增收。作家们采访了当地的鼓藏头和银匠,详细了解苗族文化、传统工艺致富之路。在台江县,采访团与当地举行脱贫攻坚工作专题座谈会,全面了解当地凝聚脱贫攻坚合力、激发脱贫攻坚活力、夯实脱贫攻坚基础的具体举措,对当地教育组团式帮扶、医疗组团式帮扶的经验和做法予以高度评价。
彭学明谈到,贵州是文学创作的富矿,贵州的高速发展和建设成就让人钦佩,走进贵州书写贵州是致敬,更是为文学创作淬火加钢。贵州是国家精准脱贫的主战场,在脱贫攻坚工作中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贵州人民在脱贫攻坚中展现出来的精神为作家们提供了精神营养,“用绣花功夫做精准脱贫”的精神更是值得作家书写。“人搬出来了乡愁不能丢”,许多在精准脱贫工作中产生的好思路、好办法让人非常感动。他表示,自己将和作家们一起用真心真情书写贵州故事,把贵州的新时代精神面貌传播得更深更远。
在汪惠仁看来,新时代贵州的方方面面,都取得了伟大成就:既有以天眼为代表的重器式的成就,也有以扶贫脱贫为代表的社会生活变革上的成就。特别是后者,意义非凡。贵州贫困人口多,少数民族人口多,脱贫攻坚阶段,贵州逐步探索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帮扶工作方法,优化社会资源配置,既实现了可以量化的物质帮扶,又在顶层设计上重视文化帮扶。对优秀传统文化,特别是对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尊重、保护及开发,同样让人印象深刻。
以强烈社会责任感积极助力贵州脱贫攻坚
平安集团多年来积极投身于精准扶贫及各项社会公益事业。早在上世纪90年代初,平安便开始援建平安希望小学,开启了教育公益之路,之后又搭建起教育公益、环境公益、红十字公益、灾难救助四大板块的公益体系,并于2018年正式启动面向“村官、村医、村教”的“三村工程”,以“智慧扶贫”为核心,以“精准帮扶,创新举措”为原则,全方位、多层次地开展产业扶贫、健康扶贫、教育扶贫的精准扶贫工程,以期助力贫困地区脱贫奔小康。在此次采访活动中,作家们详细了解平安多措并举帮助当地脱贫致富的经验做法,感受到企业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在雷山县的座谈会上,平安银行扶贫金融办公室产品室经理王茹介绍了平安银行的扶贫模式。在脚尧村,平安银行扶贫金融部门的工作人员积极与当地以特色产业带动致富的先进人物代表积极交流沟通,希望今后能实现合作,助力当地茶叶、银饰、刺绣等产品为大山外的更多人所熟悉和喜爱。据悉,平安银行近年来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战略决策,严格遵循精准扶贫基本方略,聚焦产业,助力精准脱贫,提供优惠利率贷款,通过支持地方扶贫基础设施建设、特色产业发展,带动贫困人口稳定增收。平安银行设计并实施“产业扶贫贷款+扶贫政府债+扶贫企业债+消费扶贫+驻村扶贫+扶智培训”等多种帮扶方式,将贫困户带入到产业发展的链条中去,带动贫困人口“提智、增收”。其中,“村官工程”以产业扶贫为核心,探索打造了扶贫保、水电扶贫、核心农业企业贷款、扶贫债等多种平安特色产业扶贫模式,形成了扶智培训、产业扶贫、一村一品、村医村教的“扶贫闭环”,帮助贫困地区脱贫致富,实现了扶贫工作的良性循环。
作家们在台江县排羊乡九摆村采访
作家们在翁你佳禾食用菌产业园采访
台江县排羊乡排羊村的翁你佳禾食用菌产业园建设项目,总投资1.2亿元,总规模为600万棒食用菌生产大棚区和7550平方米的综合加工厂区,主要生产香菇和灰树花等食用菌。该项目通过县政府招商引资引进贵州万隆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带动发展,而这家公司正是平安产险“平安扶贫保”项目之一。平安担保贷款资金用于购买生产物资,企业为入棚贫困户提供技术指导,让农户更深刻地体会到种植采收技术的重要性,更加有效地带动农户学习生产,真正实现了“输血式”扶贫向“造血式”扶贫的转变。作家们在园区内认真参观食用菌生产的各个流程环节,现场调研平安支持引进企业、组织合作社、通过食用菌大棚技术带动当地致富的新思路,并采访了企业负责人和脱贫致富的农户代表,收获颇丰。在台江县的座谈会上,平安产险黔东南中心支公司副总经理申扬帆介绍了“平安扶贫保—台江模式”经验。据悉,“平安扶贫保”模式是国内首个全产业链保险深度介入的“造血式”扶贫模式。该模式事前实行“免息免担保”产业扶贫资金,围绕一个目标产业贴息贴费,降低门槛;事中通过“保险+科技”保证项目安全运行,打造覆盖人、财、物的一揽子保险方案,建档立卡,降低贫困户的经营生产风险,引入人工智能科技,确保扶贫工作精准到户;事后构建“互联网+协销”产销扶贫闭环,“平台类电商开设线上商铺、垂直类电商完善销售链条、互联网电商推介会”三大协销模式,让扶贫农产品直达消费者餐桌。
关仁山曾创作了大量农村题材作品。他表示,美丽贵州扶贫工作做得非常扎实,平安保险的扶贫模式、乡村振兴的产业扶贫、台江食用菌产业的发展,都让人感觉很了不起。下一步他将努力用工匠精神书写这里的精彩故事。在结束了食用菌产业园项目采访后,他还第一时间联系了自己熟悉的农副产品销售推广平台并促成双方对接,希望尽自己所能积极助力台江县的脱贫攻坚。
马步升深有感触地说,平安的扶贫行动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崭新的扶贫模式,可以称之为深度扶贫模式。扶贫行动不是短期行为,让扶贫对象脱贫不是最终目的,更不是一种单纯的经济扶助或社会救助行为,它要改变的是扶贫对象的生产方式和生活理念。平安的扶贫模式是唤醒扶贫对象的时代意识,以经济为杠杆,扶助他们从自然生存状态下走出来,走进市场经济体系中,将自己的劳动变成财富。平安模式以具体的扶助环节整合了政府、企业和农户资源,积极搭建平台,并率先承担了企业和农户的生产风险,让大家在安全可控中从事生产经营活动。“这种扶贫模式,最终要培育的是农户的生产能力和市场生存能力,这也许才是抵御人们再度陷入贫困的真正能力。”
南飞雁在谈及此行的感受时表示,到贵州之前,他就对平安产险在台江县排羊乡的扶贫项目充满了好奇。因为平安产险推出的“平安扶贫保”已在台江县落地了一年多,被称为“台江模式”,成效可谓显著,深受台江贫困农民的欢迎。在他看来,这一扶贫项目最可贵的创造在于两点。首先是用金融保险的手段,将产业、农民联系在一起,解决了新建企业贷款难、融资难的问题,也解决了农民直接使用资金的应用风险问题,形成了贷后闭环管理。其次是全方位的保险保障,涵盖了特色农险、天气、价格、人身意外险等一揽子保险扶贫方案,最大限度减少返贫可能。文艺创作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而平安产险的“台江模式”,同样是从“以人民为中心”出发,将金融保险手段与助力脱贫攻坚的伟大实践紧密结合。伟大的时代呼唤作家创作伟大的作品,同样也呼唤各行各业的工作者在自己的岗位上创造伟大的作品。“台江模式”即是平安的员工们深入人民、扎根实践、不断摸索和创新,最终形成的脱贫模式,这也是他们奉献出的“精品力作”。无论作家也好、金融工作者也好,都应当努力奉献出来自于人民、服务于人民、最终让人民受益的真正的“精品力作”。
据悉,“村暖花开”项目实施期间,中国作协和平安集团还将组织作家深入广西百色靖西市、广东阳江市、陕西铜川市耀州区、江西赣州寻乌县、内蒙古乌兰察布市、甘肃甘南临潭县等地采访创作,并通过开展文学课堂、捐赠图书室等多种形式,力求突破时间和地域的界限,面向更广阔的天地播撒智慧的种子,让文化的力量生根发芽,更好地服务当地群众的文化生活,为实现全面脱贫贡献坚实的文化力量。
(摄影:王觅)